第一次見到他,是他到樓上來清潔垃圾。我把一些舊衣物交給他,問他要不要。他恭敬地接過去翻看,小心疊好,一臉感激說,還很新,能穿,能穿。我問他貴姓,他說姓姚。以後我見了他就叫他姚先生。開頭他很惶恐,噢噢噢不知如何是好,他扭捏地說:我一個清潔工哦,你叫我老姚,噢噢不合適,小,哦哦更不合適。我哈哈笑說,還是按照我們那邊的習慣叫先生吧。他於是點頭,又搖頭,那模樣就像在打哆嗦……
我們這座原本的機關宿舍有兩棟大樓,住著七八十戶人家。我敬佩姚先生,他每天把幾十袋垃圾管理得井井有條,垃圾站就像他的家,他把垃圾當作家中的用品一樣分門別類,擺放得一絲不苟,他把垃圾袋裡的垃圾倒在一個大袋裡。把小袋騰出來裝上還能利用的“垃圾”,比如書報、瓶子罐子、釘子木塊、廢舊電器零件、衣物鞋襪,還有一些看不出是什麼東西的物件……
每次倒垃圾,來到他的這個“家”,我破天荒地沒有把這裡當成垃圾站,而有意無意欣賞一下他的“家“。
那天上午,我來到垃圾站,看到他,想叫他,突然發現他正聚精會神看報紙,於是輕手輕腳把垃圾袋放進綠色的大垃圾桶,回來再次經過他的時候,他還在看報紙,他被什麼消息吸引了?我忍不住把他拍了下來。
直到我離開,他都沒有發現我。
回家打開電腦看,看到姚先生腳下擺著斧子、剪子、鉗子……原本他正在拆卸一個廢棄椅子的螺絲呢,卻突然被一張丟棄的《參考消息》吸引?可以想像,《參考消息》上的新聞一定很好看,對他來說,那是他精神世界的甘泉——噢,倒垃圾的姚先生,他有文化,他愛讀書,愛看報,他的心原本就屬於垃圾站外面的大世界。
心裡衝動,真想問問他從哪裡來?
评论